谷雨時節,陳倉大地萬物勃發、生機盎然。筆者走進科技工業園,只見大窯飲品智能化工廠,一條條生產線機器飛轉,開足馬力趕訂單;新材料產業園項目現場,塔吊旋轉,鋼管架密如蛛網,拉運施工材料的車輛來回穿梭,一座座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;每到一處,都能看到你追我趕、快馬加鞭、比拼爭先的繁忙景象。
不負好春光,處處奮蹄疾。這一景象的背后,得益于區委、區政府以蛇行千里的勁頭,持續深化“三個年”活動,擂起“開局就決戰”的催征鼓,全面吹響打好“八場硬仗”集結號,釋放了大抓發展、大抓服務、大抓效能的“蝴蝶效應”,提振了全區干部群眾干字當頭、爭先進位的精氣神。今年一季度,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.1%,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.3%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.7%,實現了“開門紅”。
那么,陳倉區是如何聚焦聚力打好“八場硬仗”的?筆者一探究竟。
精準施策 咬定目標不放松
謀事有方略,成事有指南。省、市委深化“三個年”活動打好重點領域攻堅硬仗動員會后,陳倉區抓早動快、迅速行動,廣泛征求意見建議,找準找實切入點、突破口,制定出臺《陳倉區打好“八場硬仗”實施方案》,將目標任務量化成63項具體指標,逐項列出“時間表”、畫出“路線圖”、壓實“責任鏈”。
陳倉區委書記馬霄說:“打好‘八場硬仗’,核心在于聚焦關鍵性戰役、謀劃突破性舉措、務求標志性成果,以重點突破之功收帶動全局之效。我們錨定‘陳倉崛起’總目標,搶抓寶雞中心城區‘東進’戰略機遇,以時不我待、只爭朝夕的勁頭,堅決扛起勇挑大梁、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,在推進高質量項目中夯基礎、促轉型,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穩預期、強信心,在加強干部作風能力建設中激活力、聚合力,以全新的姿態、昂揚的斗志集中發力,堅決打出攻堅克難的新氣象,打出滿盤皆活的新成效。”
基于這一認識,區上把深化“三個年”活動、打好“八場硬仗”、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作為一個有機整體,一體謀劃、一體部署、一體推進,并將“八場硬仗”納入年度目責考核,構建牽頭領導、主責領導和責任單位一體的“周調度、月通報、季評比”推進模式,實行清單化管理、項目化推進、動態化調整、全過程管控。
干字當頭 敢作善為抓落實
打好每一場硬仗,都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“攔路虎”“絆腳石”。如何掃除“攔路虎”、搬掉“絆腳石”?陳倉區拿出逢山開路、遇水架橋的決心,干字當頭動力足、敢作善為抓落實。
產業鏈群強龍頭。堅定不移走“工業強區、實業興區”之路,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、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,強鏈做大產業、延鏈拉伸鏈接、補鏈修正短板,一企帶一鏈、一鏈成一片。以總投資58億元的航空鈦材建設等33個工業項目為牽引,聚力打造先進材料、智能制造、軌道交通、食品醫藥等“九鏈五群”,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;鼓勵企業參與智能化改造、數字化轉型,探索培育人工智能、低空經濟等新的增長點,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;依托陳倉科技工業園區晉升為省級經開區,支持入園企業與高校產學研合作,加快中車制造產業園、蘇陜電氣電子航空科技園等10個“園中園”建設。同時,持續擦亮寶雞柴胡、鳳閣嶺蘋果、赤沙花椒品牌,打造蔬菜、生豬、干雜果、中藥材等8條農業產業鏈,讓“土特產”鼓足農民“錢袋子”。一季度,全區198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。
擴大有效投資抓項目。區上持續完善謀劃一批、儲備一批、開工一批、投產一批“四個一批”重點項目動態管理機制,聚焦前期手續辦結率、儲備項目開工率、招商引資落地率、計劃投資完成率、竣工投產達效率,實行節點化推進、集約化服務,筑牢擴投資、穩增長、促轉型“壓艙石”。抓謀劃,爭取專項債券、中央預算內投資、增發國債、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支持,初步謀劃“十五五”項目1688個、總投資1703億元;抓推進,建立領導包抓、專班推進、觀摩晾曬、并聯審批、專題調度、督查約談等推進機制,推進年度投資82.38億元的167個重點項目,全力保障大莊里抽水蓄能電站、中國供銷集團農產品物流園、北過境、關環等重大項目;抓招引,健全鏈式招商、園區招商、平臺招商等工作機制,探索組建產業基金體系,以“小基金”拉動“大貸款”。一季度,全區新建項目開工率76%。
提振消費挖潛力。落實“兩新”政策,持續釋放以舊換新消費活力,精心謀劃奧萊歡樂購、九龍山馬拉松賽、青島啤酒音樂季、汽車家電博覽會等多元消費場景,補足商業生態短板,擴大商貿空間體量,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,帶動消費市場提檔升級;發揮會展中心等四大商圈和大水川、九龍山、吳山等旅游度假區人流集聚帶動作用,培育會展經濟、賽事經濟、銀發經濟、夜間經濟,推動消費擴量提質增效。
外貿拓展優環境。搶抓港務區、綜保區聯動發展機遇,統籌推進陽平鐵路物流基地、港務大道、海關監管場所、中國郵政(寶雞)物流電商中心等項目建設,打造“綜保集貨、港區直通”發展新格局。制定跨境電商企業獎補政策,支持內外貿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。鼓勵瑞熙鈦業、北方動力、北方風電、大地紡織等外貿企業設備更新、擴大出口、拓展國際市場。一季度,發運中歐班列130列,總重量約21萬噸,總貨值7.1億元。
穩定就業促增收。持續培育壯大“賈村工匠”“三秦好阿姨”等勞務品牌,推動分散務工向規模化、品牌化、標準化轉變,依托“園區+合作社+農戶”,把群眾嵌在產業鏈上就近就業促增收;通過“訂單式+補貼性”培訓,幫助農村勞動力實現技能型轉移就業;完善高校畢業生、農民工、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體系,強化援企穩崗、吸納獎補等就業幫扶資金供給。一季度,發放創業貸款1200萬元和跨省務工交通補助81.9萬元,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300余人,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.48萬人次。
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。制定高層次人才引育激勵政策,發揮秦創原(陳倉)平臺作用,培育壯大“科學家+工程師”科技經紀人隊伍;探索建立科技創新重點產業鏈圖譜,提高鏈主企業科技創新貢獻度,對接高校院所、科研機構與企業深度融合,加速科技成果轉化,孵化培育一批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單項冠軍企業、科技創新型企業等;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“十大行動”,打造“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”。
問題整改除頑疾。建立區委統一領導、牽頭部門負責主抓、責任單位具體落實、區鎮村三級聯動工作機制,每周一報告、每月一調度,一體推動學習教育、“群腐”整治、省委巡視、環保督察、安全生產等問題整改,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放過、整改不到位不收兵;堅持“當下改”與“長久立”結合,定期“回頭看”,嚴防問題反彈,將問題整改與建章立制同頻共振,構建“預警—整改—評估”閉環機制,推動問題整改從“治標”向“治本”轉變,為高質量發展掃清障礙。
黨建引領基層治理。建立公安、民政、城管等“多格合一”的基層治理網絡,發揮好小組長、網格員、中心戶長及熱心群眾搜集信息作用,從源頭上防范化解社會矛盾風險,深化“有問必應、接訴即辦”改革和“鎮街吹哨、部門報到”試點,實現群眾一扇門進出、糾紛一攬子調處、矛盾全鏈條化解;牢固樹立以實干論英雄、憑實績用干部的選人用人導向,引導黨員干部干事創業;明晰權責邊界、劃分條塊事項、理順職責關系,切實為基層干部減負賦能。一季度,全區清理村社區組織工作機制430個、牌子1350塊,叫停證明事項60余條,精簡文山會海,發文數量同比下降45.8%。
爭先進位 全力攻堅向前沖
戰鼓已經擂響,號角催人奮進。全區上下心往一處想、勁往一處使,以“滿格”的狀態、“攻堅”的姿態、“必勝”的信心,全力向“八場硬仗”發起總攻。
發展是第一要務。區上牢牢抓住高質量發展“牛鼻子”,全力拼項目、抓招商、興產業。嚴格落實重點項目“四看四比”“月通報、季評比、年考核”和領導包抓、專班推進等工作機制,推行用地保障周調度,創新“項目管家”幫辦代辦服務,全區33名區級領導包抓服務167個區級重點項目,現場調研指導73次,解決項目難題12個;群力電磁繼電器轉配廠房、虢鎮小學改擴建、寶雞天健健康醫養康復護理院、水保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重大項目加力提速;開展“千企萬戶大走訪”活動,為經營主體授信11.6億元、放貸11.3億元。一季度,全區簽約源動未來新能源儲能電站、全自動高速SMT貼片生產線等總投資14.2億元的項目7個;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億元,新引進5億元以上項目1個、億元以上項目5個。
人才是第一資源。區職教中心與吉利等企業共建智能設備、無人機等新興專業,實現產業鏈與人才鏈精準對接。建成工業互聯網數字化服務平臺,吸納10戶企業入駐,聯合航天科技等頭部企業為16戶規上企業定制數字化轉型方案;科技金融特派員對接97戶企業,提供融資5.35億元,助力“專精特新”企業成長。打造6個思政教研基地,聯動高校組建“教研共同體”,立項市級課題9項,實現基礎教育提質與職教產教融合“雙輪驅動”。
黨建是“八場硬仗”的統領力量。全區深化“分類指導、爭先進位”行動,打造“四美四型”基層黨組織57個,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5個。千渭街道率先嘗試,在二級網格中融入60名兼職網格員,創新“紅色商圈”黨建模式,59個“三無”小區引入物業,業委會黨支部覆蓋率100%;赤沙鎮創新劃分“連心田”,黨員干部包聯群眾300余戶,“田間黨小組”先行推廣新技術,為鄉村振興筑牢根基。新街鎮聚焦農文旅融合發展,策劃舉辦賞花節、寫生季、攝影采風等文旅活動,百年栗子林、千年白皮松、萬畝白鵑梅花海等四季美景成為網紅打卡地;西鎮吳山入選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》,吳山古毛栗林榮獲省級最有故事的古樹名木稱號,廟川千年白皮松入選全國雙百最美十大古松樹。加快推進西鎮吳山4A級景區建設,建成游客服務中心、客運索道、懸空索橋、栗寶樂園等配套設施,拓寬進山道路8公里,改造步道1.3公里,新建吳山旅游風景區即將盛大開園。
“攻堅是否有力?硬仗如何打好?關鍵要看實績實效。我們把起步沖刺、決勝全年的干勁鼓起來,把大抓項目、大抓招商的勢頭揚起來,把服務企業、服務群眾的導向樹起來,把奮發進取、奮勇爭先的狀態提起來,促進高質量項目大提速、營商環境大突破、干部作風能力大提升,奮力書寫‘陳倉崛起’新華章。”陳倉區委副書記、區長馬小鋒說。